APP

下载通川客户端

新闻热线:0818-6086866 通川新闻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18-6086866 邮箱: 619516370@qq.com

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保护与发展实现双赢|聚焦四川“十四五”成就发布·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天府融媒联合体 2025-11-14 16:00 81

11月13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决胜‘十四五’续写新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十一场,介绍四川“十四五”时期筑牢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战略屏障主要成就。

新闻发布会现场。

重污染天数比10年前减少80%,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从2019年的不足20%提升到78%,建成“无废城市细胞”3400多个……“十四五”以来,四川在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上持续发力,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家底更加丰厚,美丽四川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污染防治攻坚实现历史性突破

“生态环境质量创近20年来最好水平。”发布会上,省生态环境厅厅长钟承林这样总结四川污染防治攻坚的亮眼成绩。钟承林介绍,PM2.5浓度在2024年首次降到30微克每立方米以下,首次进入“2”字头时代,今年1至10月进一步降至25.3微克、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成绩。

更为直观的,是蓝天白云已成为四川的常态。成都市民关注的“雪山指数”不断刷新纪录,今年已超过70天,“雪山下的公园城市”已成为一张靓丽名片。

成效背后,是四川摸索出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打法。钟承林以“预警预测”举例,四川变被动应对为主动管控,已实现提前14天对空气质量滚动预测预报,准确率达到90%以上,并根据预测预报情况,提前会商研判,提出针对性管控措施,为应对工作打好“提前量”。

不只是大气污染治理,碧水保卫战同样成效显著。四川坚持“以能酿出美酒的标准”治理江河,实现国考、省考断面水质优良率连续两年100%,长江、黄河干流水质稳定保持Ⅱ类及以上。

“织密责任链,让每一条河都‘有人管、管得好’。”省水利厅副厅长岳雷介绍,各级河湖长巡河护河成常态,累计开展巡河查河879万余次,协调解决涉水问题60万余个,创新打造基层河湖管护“解放模式”,在全省2.7万个村全面推广,真正让河湖管护的“最后一公里”变成“最美零距离”。

净土保卫战方面,四川则聚焦“三块地”,即农用地控源头、建设用地守底线、工矿用地防新增。此外,全省还建成“无废城市细胞”3400余个,危废利用处置能力提升至705万吨/年,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率达70%,位居西部第一。

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安全基底持续筑牢

“这是被誉为‘鸟中大熊猫’的极危物种青头潜鸭。”发布会上,四川省生态环境监测总站高级工程师俸强拿出照片时,瞬间成为了参会记者们关注的焦点。

“从成都兴隆湖到凉山邛海,栖息范围不断扩展。”俸强解释道,这种有着“水中无倒影,青头不落脚”说法的鸟类,其足迹延伸之处,都是水环境质量优良的证明。

与此同时,陆生生态系统的改善显著。2025年,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豹猫在遂宁市和自贡市被红外相机捕捉到,打破了在当地已“消失”的传言。珍稀动物小灵猫也在乐山、泸州、广安等地陆续被发现,甚至在农田环绕的“孤岛式”竹林中也形成了稳定种群。

五年来,四川积极开展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监管,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进一步提升。

随着四川高质量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创建若尔盖国家公园,全省完成530个自然保护地优化整合,生态修复面积达650余万亩,野生动植物得到有效保护,大熊猫受威胁等级从濒危降为易危,长江鲟实现野外天然水域自然繁殖。

若尔盖草原(图片由四川省生态环境厅提供)

省自然资源厅总规划师汪小琦介绍,四川在全国率先构建省市县三级生态修复规划体系,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14.87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30.59%,为重要生态空间筑起坚固防线。

生态修复同样离不开数字赋能。四川推动重大项目“上图入库”,运用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拍等技术开展常态化监测,创新构建重大工程“实景三维”监管模式,实现全要素、全地域、全过程动态管控。

绿色低碳发展加速转型

“‘环保账’也是‘发展账’。”钟承林介绍,“十四五”期间,四川经济总量突破6万亿元,跃居全国第五,与此同时生态环境质量创近20年最佳,实现了保护与发展的双赢。

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明騄表示,四川正通过提升产业“含绿量”、降低“含碳量”,持续增厚经济“含金量”。一方面做优新兴产业“加法”,清洁能源、晶硅光伏、动力电池等绿色低碳优势产业不断壮大,在全国占据重要地位;另一方面做好传统产业 “减法”,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上马,依法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传统产业加速绿色化、智能化、数字化改造。

一组数据印证转型成效。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副厅长曾吉明介绍,“十四五”时期,四川累计淘汰退出700余户企业落后产能,全面淘汰1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全省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15.4%,提前一年完成“十四五”工业节能目标。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至11.5立方米、仅为全国平均水平一半的左右。

生态环境部门则以“刚柔并济”优化营商环境。在严格环评审批的同时,创新推出 “五张清单”审慎包容执法,扩大“白名单”企业范围,让现场检查次数下降60%,既守住环保底线,又为企业发展减负。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猜你喜欢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