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记者从成都海关获悉,一批来自加拿大的西洋参,近日在成都海关所属天府新区海关顺利办理通关手续。这是《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食药同源商品进口通关便利化改革试点商品名单》施行以来,也是《成都自由贸易试验区食药同源商品进口通关便利化改革试点方案(试行)》出台以来,首批进口的食用“食药同源”商品。
改革赋能 企业进口成本降了七成
据介绍,“食药同源”是指该物质既有食用价值,又有药用价值,二者同出一源。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食药同源的产品在市场上越来越受欢迎,逐渐成为了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往,对企业进口的非药用用途食药物质,统一按照药品进行管理,现在通过通关改革帮我们解决了进口门槛高的问题,进口成本下降了七成。”成都山岚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叶郁珮说,此项改革不仅降低了采购成本,更从制度层面破解了原材料进口的堵点,如今通关时间从原来的约60天大幅压缩至96小时,企业资金流转速度显著提升,得以将更多精力投入研发与市场拓展。
对进口企业而言,时效往往是抢占市场的关键。近年来,健康消费市场潜力持续释放,消费者对健康产品的需求愈加旺盛,而作为补气养阴的产品,西洋参深受老百姓青睐,进口市场很大。四川和济中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莫罄则表示,在此项改革支持下,公司将大幅增加西洋参进口规模,未来年进口量有望达到800至1000吨,进一步扩大市场布局。
涉及16种 “食药同源”商品进口提速
记者了解到,对于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商品,围绕解决企业以食品用途申报进口的通关问题,成都海关会同四川省商务厅、省卫健委、省药监局、省市场监管局、省中医药局等部门进行专题研究和改革试点论证,按照依法合规、安全可控的原则,制定了四川自贸试验区食药同源商品进口通关便利化改革试点商品名单。该项通关便利化改革举措成功通过海关总署自贸司创新举措备案。
针对辖区企业实际诉求,成都海关所属天府新区海关会同成都市商务、市场监管等部门制定细化实施方案,通过建立跨部门协同监管机制,实施进口食用“食药同源”商品通关改革,进一步帮助企业降本增效,聚力打造“食药同源”商品进出口加工基地,开辟中药材发展的全新赛道。
根悉,成都自贸试验区首批开放的药食同源试点商品共16种,涵盖西洋参、枸杞、黄芪、当归、肉桂等传统上兼具食品与药品属性的商品。
“该项通关便利化改革试点,是基于四川自贸试验区食药同源试点商品名单,试点企业凭地方自贸主管部门开具的《食药同源商品进口用途证明》,按照食药同源商品的实际用途向海关申报,无需再提供《进口药品通关单》,极大地提升通关效率,降低企业的进口成本。”天府新区海关副关长邱军介绍。
成都海关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成都海关将继续提高海关监管效能和服务水平,落实好“问题动态清零机制”,以海关工作实效不断提升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以改革创新赋能促进四川外贸高质量发展。
 
  
                     
                 
                 
                     
                    	 	                        	 
                    	 	                        	 
                    	 	                        	
评论 0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