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

下载通川客户端

新闻热线:0818-6086866 通川新闻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18-6086866 邮箱: 619516370@qq.com

“滴滴式”叫农机、无人机运笋……成都秋收已经Next Level了!

天府融媒联合体 2025-09-30 14:27 181

当科技深度赋能,今年成都人的秋收,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

山崖之间,无人机轰鸣,轻松吊起300斤竹笋,飞越曾经难以跨越的沟壑;稻田边上,农户轻点手机,收割机如“网约车”般准时下田,高效作业;智能大棚里,AI机器人精准识别果实成熟度,12秒完成一串小番茄的采摘。

这不是科幻片,而是2025年成都秋收的真实图景。从“滴滴式”叫农机,到无人机运笋下山,再到AI机器人精准采摘,成都人的秋收已经Next Level了。

手机一点,收割机分分钟安排到田

大邑县的万亩稻田里,金黄稻浪随风起伏。农户余先生站在田埂上,不慌不忙地打开手机App,轻轻一点,附近一台联合收割机很快驶入田间,开始有序作业。

“就像打车一样方便,需要收割时发个需求,就有农机‘接单’。”他笑着说。

这款名为“吉时雨”的App,已成为当地农户的“新农具”。平台覆盖从耕、种、管、收到烘干的全流程。“以前农忙最愁两件事:一是找不到农机,二是怕天气突变。现在手机预约,农机和人员都能提前锁定,效率高、质量稳,再也不用抢时间抢得心惊胆战。”余先生今年种植的420亩水稻,全部通过App安排收割,省心又省力。

大邑县农业宣传科张科长介绍,系统通过智能算法,综合农田位置、作业面积、农机类型等因素,实现最优匹配。目前全县19万亩水稻已收割过半。

这种“滴滴农机”模式不仅提高了农机使用效率,更推动了大邑农业向智慧化、精准化转型升级。目前,该模式正在全县推广,预计明年将覆盖更广,让更多农户享受到科技带来的便利。

无人机上山运笋,2分钟搞定300斤

崇州市文井江镇大坪村,竹林如海,牛尾笋迎来采收高峰。一架大型货运无人机穿梭于山顶与山脚之间,每次吊运300多斤笋,单程仅需约2分钟。

在山顶,林农们忙着采摘新鲜的牛尾笋;而在400多米落差的山脚下,无人机飞手通过遥控屏幕与操纵杆,精准控制无人机将牛尾笋卸至货车旁。

“以前运笋下山,全靠人背,一天最多300斤,又累又危险。现在无人机一天能运2吨,真是天壤之别!”村民袁大哥感慨道。

文井江镇森林覆盖率高达96%,牛尾笋种植面积约2万亩,是村民重要收入来源。但山路陡峭、湿滑,人力运输效率低、风险大。无人机投入使用后,运输效率大幅提升。提供无人机服务的公司负责人何秋林表示,仅一天时间,他们就为大坪村吊运了近20吨牛尾笋。

目前该村投入使用的无人机最大载重约400斤,运输效率大幅提升。“无人机不仅省力、安全,更把我们山里的好东西‘飞’出了大山。”村民袁大哥高兴地说。

机器人摘小番茄,12秒完成采摘

在成都温江区的农高创新中心,温室果蔬采摘机器人展示了惊人的效率,平均每12秒就能完成一串小番茄的采摘动作。

机器人高约一米多,是一个白色带轮的方盒携带了一支六轴机械臂,机械臂的末端安置了一把枝剪和一个景深摄像头。据中农科控智能科技(成都)有限公司总经理胡顺建介绍说:“该款机器人能按照既定路线在温室内采摘成熟果实,而且串收番茄单价也很高,平均能达到约20元一公斤。”

胡顺建告诉记者,通过采用立体视觉、人工智能与多传感器技术,果蔬采摘机器人将采摘成功率提升至70%以上,更是成功解决了自然条件下果蔬选择性收获难题。他强调,这台AI机器人虽然目前速度比不上熟练工,但其优势就是只要有电就能一直工作。

“除了采摘番茄,机器人也广泛应用于草莓、蓝莓等作物的智能温室中。”胡顺建表示,围绕打造“AI智能无人农场”的战略方向,公司还同步研发了温室巡检机器人、植保机器人和运输机器人,形成配套智能化系统。在他看来,通过“AI机器人应用+工厂化种植”模式,不仅提高了种植环境的精准管理,也大幅提升了作物品质。胡顺建补充道:“智能温室产值非常可观,一亩地可实现约30万元的产出。”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猜你喜欢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