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6点38分,轨道交通资阳线列车载着乘客驶离福田站,融入秋日的暮色。对于每天往返于成都与资阳之间的王芳而言,这50分钟的车程不再是疲惫的奔波,而是一段能够望见田野、放松身心的“移动观景长廊”。
轨道交通资阳线正加速汇成一条强劲的“发展线”,促进成资两地的人才流通与产业协同,推动这座年轻的城市在成渝地区中部加快崛起。图为资阳线列车驶过临空经济区。
一年前,四川省首条跨市域轨道交通——资阳线正式开通,不仅将双城通勤时间压缩至1.5小时以内,更深切地重塑了千万人次的工作半径、生活半径和一座城市的发展半径。
跨市无感 双城一家
“赶6点23分,走不?”9月26日傍晚,资阳空港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采合约部经理冷强军在微信“成资通勤群”发出邀约。几分钟后,4位分别住成都天府新区、温江、新都的同事便齐聚停车场,拼成一车赶往轨道交通资阳线资阳临空站。
停车、刷脸、进站,冷强军和同事一路聊着天。“资阳线转19号线,地铁内通勤约50分钟,1个半小时就能到家。”冷强军告诉记者,资阳线开通后,通勤疲劳感大幅降低,成本也显著下降——每月“地铁”通勤费不到300元,才相当于一次自驾往返的费用。
福田站,晚高峰进行中。
冷强军初到资阳工作时,女儿才两岁,妻子既要上班又要带娃,十分辛苦。自驾走成渝高速回家,需要两小时车程,一周只能团聚一次。每次进门,女儿那句“爸爸,你终于回来了!”总让他心头一酸。
如今,冷强军下班后就能回家,辅导女儿作业,陪伴玩耍。妻子陈美霖感触更深:“晚饭后还有时间一家人散步,分享彼此工作中的点滴。亲子冲突减少了,夫妻关系也更融洽。”
与冷强军一样,梁杰也曾面临工作与家庭的艰难平衡。这位在成都安家的重庆人,将事业重心放在了资阳。线路开通前,他每周仅能返家一次,短暂团聚显得尤为珍贵。
成资通勤族。
如今,每晚7点40分左右,梁杰推开家门,温暖的灯光和妻子的笑容如期而至。他们或漫步小区林荫道,或共赏一部电影,或静享阅读时光。这些看似平凡的时刻,却是最珍贵的幸福。
梁杰还发现,资阳线正悄然生长出温暖的“地铁朋友圈”。背画板的姑娘、穿工服的小哥、用电脑的中年人……在固定车厢、固定时间相遇,点头寒暄,偶尔闲聊。梁杰说,“地铁”把陌生人“炖”成了朋友,也把成都和资阳“炖”成了一座城,成资两城的“心理边界”正在消失。
轨道交通资阳线极大缩短了成资两地居民通勤时间,“成都上班、资阳居住”“资阳上班、成都居住”已从愿景变成日常。图为幸福大道站乘客有序候车。全媒体记者 张天富 摄
对于年轻白领而言,资阳线不只是交通工具,更是工作与生活之间的缓冲带。当列车驶出繁华的成都市区,穿越郊野,进入资阳境内,他们的心情也随之切换模式。
据成都成资轨道交通有限公司统计,资阳线开通一年来对于跨城通勤作用显著。早晚高峰(8:00-9:00、18:00-19:00)客流高度集中,通勤客流占比高达80%。连接成都地铁18、19号线的福田站成为全线客流量最大的站点。
千万次人流背后,是千万个家庭的血脉相连。“成都上班、资阳居住”“资阳上班、成都居住”已从愿景变成日常。寒来暑往,资阳线每一趟列车,都载着温暖的牵挂,驶向家的方向。
烟火漫城 生活有味
清晨8点,苌弘广场站闸机口已是人头攒动。提着折叠小推车的成都“嬢嬢团”有说有笑地走向资阳南门市场,开启每周例行的“跨城采购”。
“莴笋水汪汪的!”从金牛区赶来的严玉英婆婆熟练地挑拣着村民张治平种的青菜。她和老姐妹们清晨6点半出发,搭乘轨道交通来资阳,“既来采购,也当郊游”。这样的“银发买菜团”已成为资阳线上一道流动的风景。
资阳线开通后新开的快餐店人气火爆。
“跨城买菜”也带动了“跨城吃饭”。南门市场张得帅的面馆日均销量翻倍,周边空置店铺陆续被新餐馆填满。“晴天时一半是成都客人。”开业四个月的自助快餐店老板魏桃芳说,“有人每周固定来,买了菜再吃顿饭回成都。”
若说“买菜大军”点燃了市井烟火,资阳方特则撑起了文旅“大流量”。傍晚熊出没酒店前,成都游客周丽拍下绚丽的夜景:“地铁直达省路费,人均不到五百元玩两天,安逸!”
游客在方特水世界造浪场玩耍。
开业以来,资阳方特累计接待游客超72万人次,很大比例游客通过轨道交通抵达。方特的火爆更辐射周边:苌弘广场夜市新增二十多个摊位,万达广场餐饮区翻台率显著提高。
万达广场一家火锅店老板李晓霞切身感受着变化:“两个地铁口的门店都迎来了新客源,有的来city walk,有的游玩方特后慕名而来,店里随时有客。”
成都“买菜军团”给沿线站点带来的人气。
一条轨道,不仅重塑了消费动线,更重新定义了城与城之间的生活半径。“过去成都人来资阳多因公务或探亲,如今专程为消费而来。”市商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轨道交通不仅压缩了时空距离,更打破了消费心理壁垒。”
数据显示,资阳线周末客流较周中平均增长约30%,节假日单期客流量均超20万人次。这条钢轨铺就的“经济线”,承载着两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共同向往——当成都的“快节奏”遇见资阳的“慢生活”,碰撞出的是持续升温的跨城烟火气。
发展提速 城人共生
9月28日,四川易行时代动力科技有限公司内一派忙碌景象,工作人员正紧锣密鼓地推进接待筹备工作,全力迎接10月份即将到访的外国客商。“从天府机场下飞机后,坐地铁20分钟就到工厂,客商们来资更加方便。”企业副总经理张勇表示,资阳便捷的交通让企业与海内外合作伙伴的沟通合作更加高效顺畅。
四川易行时代动力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两轮摩托车。
资阳线正加速汇成一条强劲的“发展线”,为资阳导入源源不断的人才流与产业流,推动这座年轻的城市在成渝中部加快崛起。
“以前去成都高校招聘,毕业生先问‘资阳远不远’,现在说有地铁,他们会主动问岗位。”四川九天中创制造总监谢春明的话,道出了轨道交通对人才的“磁吸效应”。
百威资阳酒厂。
百威(四川)啤酒的企业事务经理谢泽薇的感受更深刻:“来企业参观的工科生显著增多,专业更对口。”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百威资阳工厂厂长是成都人,曾因通勤不便考虑离职,地铁开通后实现工作生活平衡,安心留下。
张太平是土生土长的资阳人,作为“成都工匠”和资深的“车辆医生”,他于2024年加入资阳线团队负责车辆技术管理。每日凌晨,他带领团队对列车“全身体检”,保障了线路100%的正点率。对他而言,这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用技术守护家乡第一条“地铁”,以实际行动圆了“反哺家乡”的梦。
9月5日谷神星一号(遥十五)火箭发射圆满成功!爱神星太空相会。王衡 摄
人才的流动,带动着产业的集聚。四川新升雅精密科技将生产线落子资阳,董事长陈辉均直言“轨道交通是关键考量”;星河动力在资阳建制造基地,凭借“成都研发、资阳制造”的协同优势,实现三枚“资阳造”火箭的连续成功发射。
谢泽薇介绍,“资阳有地铁”,让企业在向总部争取资源时更有底气。即便经济下行,工厂产值仍保持增长,并获得近亿元投资。以往在一线城市举办的总部活动也开始落户资阳。“今年啤酒节销量是去年的2.3倍。”谢泽薇说,吸引了很多年轻人坐轨道交通来资阳。
航天电磁发射试验中心。
资阳临空经济区党工委副书记徐雷将资阳的交通优势称为产业发展的“黄金跑道”:“‘20分钟到天府机场,60分钟联动成渝’的区位条件,为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提供了沃土。”
夜幕降临,资阳线列车依旧穿梭不息。这趟开往春天的列车,持续为资阳输送养分与机遇,牵引其奔向更开阔的明天。
评论 0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