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清晨,泸州市古蔺县白沙场镇的万亩稻田里,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禾秆,微风拂过,金色稻浪翻滚,清甜的稻香扑面而来。田埂边,彩色道旗随风舞动,“庆农业丰收·享美好生活”的标语格外醒目;田野里,打谷子、打糍粑比赛、小黄鸭漂流、稻田T台秀等庆丰收系列活动让当地群众乐此不疲。以稻田为舞台,群众为演员,当天,2025年古蔺县农民丰收节在这里举行。
打谷子比赛 一等奖赢了头大肥猪
在2025年古蔺县农民丰收节“乐享·丰收竞技”的现场,来自15个村(社区)的农耕好手们一决高下。
“砰!砰!砰!”一声声结实而沉闷的声响,不是鼓声,而是稻束被用力摔打在拌桶里的声音。金黄的谷粒应声簌簌落下,在秋日阳光下蹦跳着,溅起一片细碎的金色浪花。一场属于农民自己的“奥运会”——“打谷子比赛”正进行得热火朝天。田埂边,围观的村民比田里的选手还着急,小朋友们踮着脚尖,声嘶力竭地为选手助威。
比赛规则严苛而务实,不仅要快,更要“颗粒归仓”,漏割、断裂浪费、谷粒飞溅都会被扣分。割稻的村民弯腰如弓,镰刀飞快起落,动作行云流水;打谷的汉子则铆足了劲,每一摔都力求干净利落,让谷粒尽数脱落。裁判们手持卷尺和称重器,在每一块比赛田里仔细测量、称重。对他们而言,比拼的不仅是技艺,更是对粮食的敬畏。
“打谷子比赛”旁,是机械化收割现场。饱满的谷粒随着打谷机的轰鸣不断地流入接口处的粮袋。老人们满脸笑意,孩子们围着粮堆奔跑嬉戏,丰收的喜悦写在每个人的脸上。
“哇!是头大肥猪!”当万寿村的队员们凭借综合实力斩获团体一等奖,推着一头戴着大红花的肥猪走下台时,全场发出欢呼声。
本次丰收节的奖品设计可谓别出心裁:肥猪、肥羊、大鹅、土鸡、鸭子……这些实实在在的农家“硬通货”,比任何奖杯奖牌更让村民们笑逐颜开。“这头猪要分给村里的老人们和参赛队员,让大家都尝尝丰收的甜头。”万寿村党支部书记赵红说。
随后开展的互动环节同样精彩纷呈,小黄鸭漂流赛让孩子们在水渠边欢呼雀跃,打糍粑比赛中糯米的香甜弥漫田间。在“一地生六金”的稻鱼共生体验区,不仅能参与捕鱼,还能品尝现煮的“天台贡米”,感受“鱼在稻中游,钱粮双丰收”的生态智慧。
稻田T台秀 体验别样的农耕文化
丰收节活动中,最为惊艳的要数乡村T台秀,村民们身着传统服饰自信走秀的场景,成为和美乡村建设的一个生动注脚。
肩扛犁具的大爷稳步登台,肩挑箩筐的大妈笑容灿烂……9月12日下午,白沙场镇万亩稻田坝区中央,新搭建的T台上,一场充满乡土气息的“T台秀”将丰收节的氛围推向高潮。
表演中,大爷大妈、姑娘小伙化身乡土模特,扛着犁耙,手持锄头、镰刀,挑着箩筐、粪桶,让朴素的农具点缀舞台,诠释着一种带着泥土气息的独特时尚。他们手拿谷穗、披着烤烟、怀抱高粱、腕挎核桃等农产品,步伐坚定、笑容淳朴,将原生态的丰收硕果生动呈现在众人面前。
上舞台、定点、摆造型……完成走秀表演的红光村村民王大江听着台下热烈的掌声,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第一次参加这种展示有点紧张,但更多的是高兴。”
“没想到自己这么大年纪还能上台表演,走模特步,更没想到平日里用的农耕器具也能拿着一起上台走秀。”58岁的项宗秀感到不可思议。
农产品展示环节,“模特”们手中金黄的玉米、饱满的稻子、鲜红的辣椒尤为引人注目,大爷大妈以朴实自信的姿态全方位传递丰收喜悦。更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绣”服饰惊艳亮相,传统纹样与现代设计交融,在苗族同胞从容的演绎下,彰显出民族文化的蓬勃生机。台下观众掌声不断,纷纷感慨:“这才是真正属于我们农民自己的节日。”
趣味活动接连上演,村民们也在欢声笑语中体验着丰收的农耕乐趣。有一位村民在水里一边灵活地追逐鸭子,一边说:“这活动可不是靠运气,全凭一副好身手!”
“‘模特’们都是本地村民,不光青壮年积极参与,老人、孩子也踊跃报名。”红光村党支部书记王大勇说,为办好今年的丰收节,大家从队列编排到节目排练,整整忙碌了三四天,舞台表现也很自信从容。
欢歌庆丰收 粮油产量预计达40万吨
丰收节的舞台不止于竞技。
开幕式上,祥狮踩着铿锵鼓点完成“采青”绝技,红绸对联“庆农业丰收·享美好生活”应声展开,瞬间点燃现场热情。《凤鸣朝阳庆丰收》的舞者身着金黄服饰,如稻浪中的精灵轻盈起舞;歌手菲琳唱响《太阳出来喜洋洋》,田间稻穗仿佛也随之摇摆;《唱支山歌给党听》的深情旋律,唱出了农民对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感恩之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金秋时节,古蔺县处处洋溢着丰收的气息。
“古蔺县今年的粮油面积及产量都实现了新突破,粮油播种面积达到135万亩,总产量预计达到40万吨,较去年同期均有小幅增长。”古蔺县农业农村局种业与种植业发展股股长王镇介绍,古蔺的糯红高粱最高单产首次突破千斤大关,玉米最高单产达900多公斤,创全市历史新高。另外,粮油品质上也有较大提升,油菜出油率在40%以上,高粱色选机通过率达97%……
丰收盛景背后,是古蔺县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支撑。近年来,古蔺县不仅全面落实各项惠农补贴政策,还出台针对性的激励措施,激发农民种粮积极性。同时,科技赋能也是增产增收的关键,早在2012年就与四川农业大学签署科技合作协议,围绕产业规划、农业科技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让科研成果在田野里落地生金。
如今,古蔺县已构建起以粮食和生猪两大基础产业,高粱、肉牛、甜橙三大主导产业,古蔺丫杈猪、马羊、赶黄草等八大特色产业的“2+3+8”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成高标准农田43.43万亩,粮食播种面积达111.9万亩,产量稳定在36.4万吨以上,粮食、蔬菜、畜禽等产业遍地开花。
“画里乡村”的万亩稻田,是古蔺粮食安全的“压舱石”,也是农户增收、乡村振兴的“动力源”。白沙场镇党委书记姜先强介绍,近年来,当地依托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发展粮食、蔬菜特色产业,让村民的腰包越来越鼓,乡村面貌越来越新。接下来,还将以三星级园区创建为契机,让农业更有奔头、农村更有看头、农民更有甜头,全力实现“业兴、村美、人和”的振兴图景。
评论 0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