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我们都身体健康!”“一起活到100岁!”近日,在成都的一场同学会上,满鬓银发的老人面对镜头喊出对自己和老同学们的期许。
9位平均年龄95岁的老人到场——华西医科大学医牙40级的毕业生,毕业70年后再次相聚。这场跨越世纪的同学聚会,见证了一段深厚的同窗情谊,也见证了新中国第一批扎根西部的医务工作者的精彩人生。
参加同学会的9位老人
平均年龄超95岁
“这可能是最后一次同学会了,一定要把它办好”
按照同学们的约定,当天原本计划上午10点开始签到。时间刚过9点,93岁的钱幼琼便早早地来到了成都天使宾馆。主要负责此次同学会事务的她,提前到场检查相关的布置和准备,“这可能是我们最后一次同学会了,我一定要把它办好。”
10点过,其余8位老同学如约而至。
他们中有的坐着轮椅,有的在家人陪伴下缓缓走来,每个人都带着笑容。“太久没见了,很激动、很开心。”95岁的李隆文专程从射洪赶来参加同学会,“我们还有一些同学在外地,我是离得最近的,无论如何也要代表他们前来参加。”
同学会的流程井然有序地进行,大家在间隙偶尔聊聊天、回忆当年同窗经历,更多的是观察。“当天除了老同学,还有校友会,以及帮忙筹办的晚辈们。一些同学身体不大好,很疲惫,大家没说太多话。”钱幼琼回忆道。
12点多,用完餐后,这场重逢便进入尾声。临别时,9位老人依依不舍,彼此嘱咐保重身体。他们的相约不再是下一个十年,而是每一个当下都幸福、快乐地度过。
华西医科大学医牙40级毕业照
聚会地点特意设在医院旁
组织人打趣:万一兴奋到心梗咋办?
组织一场平均年龄95岁的同学会,并非易事。一个多月前,钱幼琼就开始张罗这件事,“这一个月,我什么都没做,只做这一件事。这次的同学会能如此完美,绝不是我一个人就能做成的,其间要感谢太多人。”
钱幼琼回忆道,起初,群里有人提议今年在成都的同学们一起吃个饭,“我想到,大家都是90多岁的年纪,聚在一起不容易,不如直接办一场庆祝会”。钱幼琼主动提出承担一切会务事宜,“远在湖南的老同学林万君得知后,寄来1万元作为会务基金。”
“一群90多岁的人聚在一起,见到面(会)好兴奋、好激动嘛,万一心梗、脑梗了怎么办?”考虑到安全问题,钱幼琼选择了华西医院附近的这家宾馆,她打趣道,“万一发生点什么,打120都来得及。”
曾参加过无数场国内外大大小小的会议,钱幼琼凭借自己的记忆和参会经验,开始构思同学会的流程和需要的人力、物料。“老校长的儿子杨果设计了纪念品的图样,在美国的李炎承诺将我们的照片制成电子相册。”钱幼琼一一细数,“后来校友会知道了,主动联络我表示可以帮忙筹备。”
老校长的儿子杨果设计图样的玻璃纪念品
于是,在多方共同的努力下,这场同学会终于顺利开展。
钱幼琼拿出这场同学会的留念——一条印有“华西医大医牙40级毕业70周年纪念”的红色围巾、一朵写着名字年龄的胸花、一个玻璃的纪念品、一本晚辈作的诗歌集、一张校友会敬赠的诗歌卡片。
“等电子相册做好,这些就是我这一生最珍贵的宝贝。”钱幼琼说。
同学会当天的红围巾纪念品
新中国最早一批医学大学生
从“医”而终,用一生践行医者仁心
参加此次同学会的9位老人,分别是李隆文、唐光华、廖文满、唐发良、闵鹏秋、王觉生、钱幼琼、陈毅男、熊启逵,他们是华西医科大学医牙40级的毕业生,于1950年9月入学,1955年毕业。
“当年年级的算法是根据入学年份来,学校1910年成立,我们在第40年入学,就是40级。当时医科和牙科前三年都在一起上基础课,然后才会细分专业。”钱幼琼说,他们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批医学生,许多人终生从事医疗工作,并成为了行业翘楚,在各自的细分领域获得了卓越成就,用一生践行了医者仁心四个字。
其中,李隆文和爱人郭裕泽与许多同学不同,最终选择了离开大城市,到医疗资源相对薄弱的县城工作。李隆文告诉记者,自己的爱人也是同班同学,这次因为身体原因遗憾没能来参加聚会。
1955年,李隆文和爱人分别从妇产科、外科毕业,两人双双留院成为一名医生。“后来,内江那边发生了一次事故,我爱人被派去支援。”李隆文回忆道,回来后郭裕泽便有了到基层的想法,“他跟我说,县城里的病人,渴望医生的眼神,让他觉得自己应该去。”
起初,李隆文并不愿意。曾在放射科工作过的她,个子娇小,加上当时防护条件不好,得了慢性放射病。“掉头发、消瘦、吃不下饭,我连公交车都坐不了,怎么去得了别的地方?”她说,自己曾觉得活不过30岁,不愿折腾。
“后来,我爱人给我做思想工作。1963年,我们去了他老家的医院——射洪县医院。”李隆文说,彼时,她爱人负责外科,她负责内科,一人撑起了医院的半边天。就这样,李隆文默默地陪伴丈夫在射洪工作,她不曾在搜索引擎上留下“伟大”的痕迹,但她的付出,记在每一个被她诊治过的人心里。
校友会敬赠的诗词
最年长同学99岁
分享长寿秘诀:好心态是关键
从医之路道阻且长,但几位年近百岁的老人依然精神矍铄,状态颇佳。谈及自己的养生小诀窍,大家不约而同地都提到了两个字——心态。
“我们都是医生,长寿没有秘诀。保持健康有一点很重要,就是心态要好。”钱幼琼说,自己年轻的时候也会在意别人的看法和外界的评价,“老了之后发现,没什么事大不了,不能用别人的缺点或情绪来惩罚自己。”
对此,李隆文也有同感。“心态很重要。”她说,哪怕是曾经批评过她的人,也不会往心里去,“不要记仇,对自己没好处。”
(图由受访者提供)
评论 0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