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

下载通川客户端

新闻热线:0818-6086866 通川新闻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18-6086866 邮箱: 619516370@qq.com

“光”提水、“卡”结算 攀枝花千年彝村“算”出节水增收一本账

天府融媒联合体 2025-09-05 15:36 169

红土地上,辣椒苗探出头,番茄果压弯了枝,四季豆爬满了架……9月3日,攀枝花市仁和区平地镇迤沙拉村一片生机勃勃。田间地头,一座座蓝色的智能计量终端格外醒目——它们是刚刚上岗的“节水管家”。这些设备的投用,正悄悄改变着这里的灌溉方式。

智能计量终端

“拿卡一刷,水就来了,用了多少、扣了多少,一看就明白!”在迤沙拉村水权水价改革项目现场,技术人员正向村民演示智能灌溉设施的使用方法。自从有了这套系统,村民浇地就像刷卡购物,便捷又透明。农田“喝水”变得更智能,农业用水也变得更节约。

智能灌溉设施帮助村民实现刷卡浇地

这场变革的发生,远不止发一张卡、装一个表那么简单。它通过清土地、分水权、定水价、建机制,构建起“以光发电、提水上山、以水兴产、以产富民”的“光电水产四结合”特色水利体系,走出了一条“水网+信息网+服务网”三网融合的现代化灌区新路。

迤沙拉村地处金沙江干热河谷,曾经,“水在山下流,人在山上愁”。两年前,村里建成了扬程超千米、提水功率超1000千瓦的“双千”太阳能提水泵站,让金沙江水“爬”上了千米高山。水是提到了村里,但如何精准高效地流进田间地头?去年9月,水权水价改革项目正式启动。

迤沙拉不同灌片农作物生机盎然

田间滴灌带喂农田“喝饱水”

如今,183个智能计量终端覆盖1825亩示范地,将金沙江水和花桥水库的水资源精准配送至鲁母足、上麦冲等5个灌片,586户村民每户都拥有了明晰的水权。

与建站前相比,现在迤沙拉村年农业供水量增长2倍,灌溉土地面积增长近5倍。更值得一提的是,灌区实现了“三网”融合:延伸管网建成“水网”,智能系统织就“信息网”,市场化运营构建“服务网”,真正走向“以水养水、以水创收、以水兴产”的良性循环。

“动动手指,地就浇上了!”现在,村民和技术人员通过手机登录平台,就能远程控制实现水阀开关、调节水量、查询数据等,农田灌溉进入“指尖管理”时代。

灌片标示牌

村民纳宗伟正在地里松土覆膜,为下一季播种做准备。听说新技术能让每亩地十多分钟就“喝饱水”,他立马凑上前认真听讲。“太快了!以后再也不用守一整夜等水浇地了!”他兴奋地说。

过去,纳宗伟家的地离水源远,水压也不足,“浇一亩地要守一整夜,三四条滴灌带得轮着开”。因为缺水,后山的鲁母足灌片曾一度低价都租不出去。

如今,随着太阳能提水泵站配套项目落地,迤沙拉村年新增供水量31.24万立方米,新增和改善灌面1120亩。纳宗伟算了一笔账:虽然每吨水价比原来略高,但用水有了保障,一年能多种两季菜,薄膜还能重复利用,“怎么算都划得来!”

水稳了,心就安了。曾经春耕时节只能撂荒的土地,如今成了“香饽饽”。村集体计划规模种植经济作物,不少村民也打算留着自己种。增收致富的新希望,正随着清水流进田间地头。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猜你喜欢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