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

下载通川客户端

新闻热线:0818-6086866 通川新闻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18-6086866 邮箱: 619516370@qq.com

百年红纸的涅槃——达州开江剪纸在静默中新生

天府融媒联合体 2025-08-20 09:30 50

清晨的达州市开江县笼罩着薄雾,宝石湖在晨光中荡开微波。普安镇老房子的窗户上,褪色的红纸窗花在微风里轻晃。

一把剪刀,几张红纸,就地取材剪出开江的淳朴、精巧。据《开江县文化志》记载,开江剪纸源于古新宁民间,这门艺术曾在20世纪中叶迎来繁荣,新型图案与成熟技法交相辉映。然而,时代洪流奔涌,现代娱乐的喧嚣一度让这盏古老的灯火风雨飘摇。

剪纸作品展。

会剪的人老了,愿学的人少了,开江剪纸陷入“高度濒危”的困境。曾经生动的图案即将凝固在展柜之际,普通教师廖长文拿起剪刀,以“静气”守本,以“创新”求变,不仅点燃了孩子们的剪纸兴趣,更让这百年红纸在新时代展翅飞翔。

断裂处的掌灯人

在传承的断裂带上,廖长文这位开江剪纸第四代传承人身上没有传奇,只有默默的坚守。2019年,从四川师范大学美术系毕业的廖长文回到家乡,担任开江县复兴小学美术教师。美术教材中的剪纸单元,意外唤醒了她的记忆——幼时,奶奶手中翻飞的红纸与剪刀,瞬间就能变出花鸟虫鱼。“一张纸、一把剪刀,对孩子来说材料简单。”剪纸带来的惊喜点燃了她传承剪纸的热情。

廖长文老师剪纸中。

但廖长文明白,仅照着老样子剪,无法让这门手艺“活”下去。跟随第三代传承人武礼春学习,廖长文领悟到剪纸的魂在于“静气”。“一幅复杂的花样需拆解三百刀,每一刀都得心静。”在追求效率的激光雕刻时代,廖长文执着地守护着手工的价值,“剪刀磨的是耐心、定力,是对纸的敬畏,这一功夫是抵御浮躁的根本。”

剪纸文化进学校。

廖长文的剪刀不甘于只在平面上舞蹈,她带领团队,将开江剪纸的魂魄注入油纸伞的弧面、竹篾的经纬、亚克力板的冷光、帆布包的肌理,试图让剪纸再次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

最上方作品《开江胜景》。

最有生命力的创新来自对家乡的爱,廖长文耗时半年创作了5米长卷《开江胜景》——金山寺的飞檐、宝石湖的波光、荷花的清韵,都被剪刀细细镂刻。“剪纸也能扛起宣传家乡的担子。”廖长文鼓励学生与时代共振,脚踏风火轮的哪吒、象征大国崛起的航天器跃然纸上。“学生比我们剪得更有趣,更新奇!这手艺真该传下去。”

星火与困难同在

廖长文的努力渐渐有了回响。2021年,为庆祝建党百年创作的《建党百年》组图在开江县的一场活动上大受欢迎,直接促成了开江县复兴小学“剪纸艺术实践工作坊”的成立。此后,学生作品在省市展演中崭露头角,老师作品屡获大奖,廖长文的论文《剪出历史韵,“纸”入时代风》荣获省级奖项……工作坊里,剪纸作品不断涌现,剪纸人才持续成长。2024年,开江剪纸被列入达州市非遗名录,廖长文获评“开江乡村工匠”。

然而,荣誉加身的廖长文心中担忧不减。“最难的不是剪纸的技巧本身,而是如何系统地传授剪纸背后的思维、文化和审美。”工作坊的教师团队年轻有活力,平均年龄仅30岁。“我们缺个‘定海神针’——少个能真正吃透精髓的领路人。”廖长文说,资深手艺人的稀缺是传统技艺深度传承的隐痛,社会对剪纸的认知大多仍局限于“过年贴的窗花”。“现在,开江剪纸的影响力主要靠‘学生带动家庭’。”廖长文告诉记者,孩子春节剪张“福”字带回家,能引导家长回忆起这是儿时的玩乐,但这样的传播速度缓慢,剪纸艺术亟须打破认知壁垒。

学生在课堂剪纸。

在鼓励创新的同时,守护本真是剪纸手艺人永恒的课题。“构思占创作的一半分量。”当学生把流行元素和传统图案相融合时,廖长文总是小心引导,确保不偏离剪纸的本质,“让孩子们把剪纸的‘根’装进脑子里,理解它的文化道理,比学会技巧更难。”

剪刀上的明天

廖长文的目光始终向前看,“希望学生从一年级拿起剪刀,到六年级就能剪出自己的风格。”她想建立一套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的剪纸课程体系。“把作品摆出去展览,有人问价,有人拍照——剪刀下的开江,得走出去让人看到。”廖长文计划推动作品走进集市、景点、文化场馆,借助小龙虾节、文化遗产日等活动,让剪纸成为开江一张生动的文化名片;深化“学生—家庭—社区”的传播链条,让每个孩子都成为非遗的小火种,并寻找社会力量一起传承。

学生剪纸作品展示。

从普安镇老房子的窗户到开江县复兴小学的课桌,开江剪纸百年的血脉,正在这默默的耕耘中焕发新生。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猜你喜欢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