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通川区蒲家镇的南美白对虾喜获丰收。这批精心养殖的南美白对虾,不仅个头饱满、肉质鲜美,而且产量可观,为当地的水产养殖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走进位于通川区蒲家镇文昌宫社区的南美白对虾养殖场记者看到,工人们正在放笼、撒料,不一会儿,一条条兜满南美白对虾的“地笼”拖出水面,一只只肥美玉洁的虾在网兜里不停地翻腾跳跃。大家相互配合,将一筐筐虾打包送上运输车。
蒲家镇南美白对虾养殖场负责人 廖国惠:我们这个养殖基地占地面积100亩,养殖面积90余亩。我们是从2025年1月左右由商品鱼养殖转型发展南美白对虾养殖,我们采用的是一年两批生产模式,温棚小苗标粗,外塘养殖大虾,养殖周期在90到100天。每年第一批3到4月投苗,6到7月收虾;第二批是7到8月投苗,11月收虾。预计年总产量90吨,年产值400余万元。
蒲家镇南美白对虾养殖场是通川区池塘养殖标准化示范基地、南美白对虾规模化养殖基地,养殖设施及其附属设施设备齐全,技术团队专研南美白对虾养殖十余年,有先进的南美白对虾高产养殖、池塘水质控制、池塘菌藻综合利用、南美白对虾病害综合防治、尾水综合治理等养殖管理技术。
蒲家镇南美白对虾养殖场负责人 廖国惠:从6月下旬起,我们场子的第一批南美白对虾已陆续上市,单批亩产800到1000斤,预计本批次出塘对虾8万多斤,上市产品主要销往达州、南充、重庆等地。
据养殖场负责人介绍,选址通川得益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优势和优良的市场创业环境。近年来,通川区大力支持渔业发展,引导养殖户发展绿色、生态的特色水产品,同时结合各乡村独特优势与资源禀赋,将农家乐、垂钓园、养殖园、农场等休闲元素融入其中,形成了集观光、娱乐、体验于一体的多元化发展模式,不仅丰富了群众的休闲体验,更为当地村民开辟了一条绿色生态致富路。
通川区水产渔政局副局长 刘丹:我们要当好企业的“引路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然后同时给予政策扶持,筑牢“硬支撑”,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坚持“强技术”,全周期服务赋能产业发展。唯有让企业有钱赚、心安稳、有未来,才能打造“永不撤离的产业航母”。
记者:敖靖杰 唐海 徐瑞 剪辑:杨婧
评论 0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