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

下载通川客户端

新闻热线:0818-6086866 通川新闻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18-6086866 邮箱: 619516370@qq.com

梓桐玉米“白+黑” 粮食蔬果接力赛

达州融媒网 2025-07-15 15:56 668

前段时间,极具特色的通川梓桐黑玉米喜获丰收。黑玉米刚刚下市,又甜又糯的白玉米又成熟上市。近年来,通川区梓桐镇探索出了全季农文旅产业发展链。不仅是彩虹玉米“白+黑”,而且一年四季都实现了粮食、蔬果的乡村振兴接力赛。一幅生态宜居、产业兴旺的多彩梓桐画卷正徐徐展开。

夏季是玉米成熟的季节,在梓桐镇两河村的田间地头一派热闹景象,成片的甜糯玉米迎来丰收。翠绿的玉米植株在微风中摇曳,沉甸甸的玉米棒挂满枝头,空气中也弥漫着清香。由于两河村与好一新农产品批发市场合作,采取订单农业模式,最近这几天,前来购买玉米的商户络绎不绝,让这个丰收的夏天更加甜美。

好一新商户 鲁智华:这个包谷品质还是可以,这个是老嫩都非常合适的,又甜又糯,我们都来拉了好几车了,销量还是可以,很不错的,然后,我今天又来拉了2000斤,就是想把这么好的玉米推向市场,然后帮助老百姓他们增加点收入。

玉米地里,村民们穿梭其中,忙着采摘、搬运。收好的玉米,村民们会集中摆放进行整理,挑选、摘叶、装袋,再运到城里销售。尽管工作起来比较辛苦,不过,在家门口就能务工增加收入,大家感到十分满足。

梓桐镇两河村村民 张正统:我们村上这个产业发展今年比较好,冬天栽的是蔬菜,夏天种的是甜糯玉米,我们附近本村这些村民一年在这里务工,活路也不重,就是除除草,杀杀虫。成熟了过后,收割蔬菜,掰包谷,一年加这个土地分红和这个产业分红,一户也挣得到1万把块钱。

近年来,两河村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在原有 60 亩金果梨园的基础上,村集体经济创新实施 “梨园套种” 模式,上半年套种甜糯玉米,下半年再利用土地空档期套种青菜,通过 “梨+玉米+青菜”的高效轮作模式,真正实现了一地三收,效益倍增。

梓桐镇两河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 杜传德:按照全镇一村一项目的总体规划,我们认真抓好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的衔接工作。目前在村里面,我们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在金果梨园区套种玉米和青菜,当前,产业发展效果还是不错,让我们村民增加收入近20万。接下来,我们还要继续扩大规模,一方面扩大种植面积,另一方面把种子发给我们的老百姓,鼓励他们参与到我们订单农业中来,带领我们村民一起增收致富,让我们村民腰包都鼓起来。

值得一提的是,前不久梓桐镇黑糯玉米才刚刚下市,两河村的甜糯玉米便无缝衔接上市,这不仅体现了梓桐镇各村在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上的协同性,也充分展示了梓桐镇“一村一项目 党建引振兴”的丰硕成果。除了玉米,分布在宝泉村、吕城村、两河村的青脆李最近也迎来了成熟的季节。一片片李子园里,熟透了的青脆李沉甸甸地挂满了枝头,煞是喜人。作为“多彩梓桐”版图青色系列的脆李,已发展种植面积330亩,年产脆李500吨,年产值240万元,由于其清脆多汁、甘甜可口的独特风味,产品畅销,给各李子园业主带来了极大的希望。

通川区古石坝六姐生态农业家庭农场负责人 向仕菊:我们这个产业,目前是发展得非常的好,党委政府、村上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我们今年的李子产量有15万斤,卖的收入要得到80万。每年到我们这里务工的村民有30个,工资要支付20万左右,我们的产业现在非常有信心。现在,我们要把我们产业做大,我们现在有石榴、桃子、有蜂糖李,有脐橙,有耙耙柑水果这些,我们现在种得非常好。

发展产业是激活乡村振兴内在能量的关键所在。梓桐镇深入贯彻落实“三城三地三片区”发展战略,赓续红色魂脉,夯实产业支点,激发振兴活力,筑牢共富根基。今年,梓桐镇创新提出“多彩梓桐”发展思路,构建起黑糯玉米、白糯玉米、青色脆李、金银花、黄金果梨、橙色柑橘、棕色药材、绿色蔬菜等五彩斑斓的特色产业体系。在“多彩梓桐”战略框架下,全镇打造出“色系管理、链条互补”的产业生态系统。这种基于色谱管理的创新实践,既有效规避了同质化竞争,更形成了“春赏花海药田、夏收五色丰登、秋采黄金果梨、冬享橙橘甘甜”的全季产业链。这片承载着红色记忆的热土,正以产业蝶变回应着先烈的期许,从革命年代的“镰刀斧头”到新时代的“多彩产业”,探索出一条“红色铸魂、绿色筑基、特色生金”的振兴之路。

梓桐镇党委副书记 张述毅:乡村振兴产业先行,我们坚持“多彩梓桐”文农旅融合发展总体思路,以“一村一项目, 党建引振兴”为抓手,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把传统产业和特色产业有机结合,有序发展。通过“党组织+合作社+农户”和发展订单农业的模式,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培育特色产业,通过产业的发展,改善乡村面貌,增加农民收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在我们梓桐全面、深入地实施。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猜你喜欢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