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

下载通川客户端

新闻热线:0818-6086866 通川新闻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18-6086866 邮箱: 619516370@qq.com

【达城茶馆】达州财贸学校的变迁

今日通川 2021-12-20 11:40 3010

达城茶馆

关于达城,不同年龄的人有不同的认知,一致的是,她是我们共同热爱的家乡;我们达城人爱时尚,我们达城人爱怀旧,我们达城人更爱聊天。


把你的龙门阵摆给大家听!这里,便是“达城茶馆”。打开手机,清茶一杯,或回忆、或畅想,或打赏、或吐槽,谈天说地,说古论今,在我们自己的“达城茶馆”。


本期茶馆,请听谯继、王映福老师讲——


达州财贸学校的变迁

提起以前达州的名牌全日制中等专业学校,相信不少市民脑子里第一个跳出来的,一定是达州财贸学校。达州财贸学校始建于1956年9月,学校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至九十年代,一度办得非常红火。半个多世纪以来,为国家培养了20000余名高素质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被誉为“巴山明珠”。近日,社区记者走访了原在达州财贸学校工作过的几位老人,倾听他们讲述达州财贸学校曾经的辉煌。


原达州财贸学校校门


学校艰难起步 不断发展壮大

据达州财贸学校相关负责人介绍,四川省达州财贸学校是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一所全日制中等专业学校,是在职业技术教育的基础上逐渐发展和形成的。


1956年9月,党的“八大”召开,号召全国人民主要任务是集中发展生产力,实现我国工业化。要发展生产力,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当时的达县专署,为了适应经济发展急需人才的需要,于1956年9月经批准,成立了达县专区商业职工学校,负责培养社会主义商业人才。


因当时校舍未建成,1956年秋到 1957年末,学校先后在观音阁(今徐公祠步行街)、凤凰山下北岩寺简陋的校舍办学两届,培训学员 100余人。1957年秋,基建完工后,1957年秋,新建校舍竣工,学校迁至田坝。1959年 6月,达县专区商业职工学校与1953年办的达县专区供销合作干部学校(校址在今南坝四川文理学院附近)合并为达县专区商业干部学校。同年12月,改名为达县专区财政贸易干部学校。1966年 5月至 1971年 10月,学校因“文化大革命”而停办 。


1974年 8月 15日 ,川 革 函【1974】91号文件批复,同意将原达县专区财政贸易干部学校办成全日制中等专业学校,并命名为“达县地区财贸学校”。1992年以后,随着达县地区行政区划的变更,学校先后更名为“四川省达川地区财贸学校”、“四川省达州财贸学校”。


财贸校建校初期,办学条件极差。1974年建立中专学校后,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校陆续新建了一批校舍,增添了设施设备,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至2006年,学校占地面积达到15000余平方米,校舍建筑总面积达到46170余平方米。1977年秋,全国恢复高考统考招生制度,财贸校开始实行统考招生办法。1977年至1988年,按“计划招生,统一分配”的原则招生、分配。学校由开初的几个专业增加到几十个专业,由开初的每届三五个班递增到十四五个班。1999年,全校有教学班36个,在校学生1788人,其中毕业学生367人,招收新生485人,教职员工153人。

原达州财贸学校校舍.


曾经的辉煌  人人羡慕

达州财贸学校建校50余年来,先后培养和输送了两万余名优秀毕业生,其中很大一部分活跃在经济战线上,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与发展注入了活力;有一部分成为党政领导干部;还有的成为了专家、学者、教授。奉献在全国各地各行业的学子,是达州财贸学校几代人的心血结晶。


达州财贸学校原教务科长、高级讲师、年逾九旬的张步炯和原数学教研组长、高级讲师、年近八旬的徐观廉老人,在向社区记者回忆当年的财贸校时,神情兴奋,自豪之情溢于言表:达州财贸学校在上世纪70至90年代很红火很辉煌,当时的达州人称财贸学校是“巴山明珠”。当时安排到财贸学校工作的教职工、领导和进入财贸学校读书的学生都感到很自豪、很光彩。那时的大中专学生,毕业只要不出问题,都是国家包分配工作,财贸专业毕业的更是吃香。


国家恢复高考制度后,入校的学生要经过层层把关,严格考核,择优录取品学兼优的考生。当时对报考财贸校的学生进行考卷、阅卷和录取工作,有时是在凤凰山上的秘室里进行的,不准带通讯工具,与外界隔绝,以避免关系户走后门。招进校的高中生在财贸校读两年为大专生,招进校的初中生读三年为中专生。毕业分配时,用人单位争先恐后地抢着要,供不应求。财贸学校分配到达州各县(市、区)以及成都、重庆、北京、上海、苏州、广州、福州、深圳等地的毕业生,后来有的成长为专家、教授,有的成为部门主要领导,有的成为企业家……


1977年至1988年,财贸学校学生人数由几百人递增到2000余人。受学校容纳人数的限制,达州财贸学校先后还在达州供销干校、工交干校、商干校办起了教学点。


年逾八旬的原财贸学校校长李福泉老人回忆说:“我上世纪 60年代从西师毕业后分配到重庆市 16中学教语文,1975年12月调到达县地区财贸学校教语文,当时感到非常自豪。1983年 12月,我被任命为财贸学校校长,曾先后担任过四川省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达县地区分会理事和四川省财贸中专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等职务。我为自己能和财贸校结下深深的缘分而骄傲!”


李老说,随着教育机制的转轨,人才市场的需求, 1998年以后,达州财贸学校实行了“计划招生与自主招生相结合”的原则,由前阶段的统一分配变为推荐就业,对毕业生按照“择优分配、双向选择、推荐就业”的方案进行安排。这近十年中,推荐就业人数达3000余人。1974年以前,学校主要是为原达县财贸系统培训各类在职职工和干部,共举办各类短训班 27期,培训成人职工、干部学员 2000余人。1974年开始,正式面向达县地区招生。1994年以后,除面向本地区招生外,还面向广安、巴中地区等地招生。


原达州财贸学校教师李毛告诉社区记者,他当年大学毕业后在等待分配的那段时间可谓度日如年,因为要到地区财贸校任教不是一件易事:“我1995年7月大学本科毕业后,要求分配到达川地区财贸学校,等了两个月的指标,才如愿以偿。当时学校校风、教风、学风很好,教职工政治思想觉悟高,工作认真负责。学生思想品德好,绝大部分都以优异成绩完成了学业,成为品学兼优的毕业生,分配到地区各县(市、区)或外地,现在相当部分人都是财政系统负责人或领导干部。”


1999年至2006年,达州财贸学校为扩展办学规模,优化办学结构,加强了与有关部门的联系,搞好人才需求预测,办学规模得到稳步发展。学校坚持走内涵发展的道路,加速专业改造的步伐,按照“控制长线,增加短线”的指导思想,不断丰富办学层次。与西南财经大学联办专科、本科。学校构成了既有函授、电大、成人脱产专科、本科教育,又有网络教育、在职培训等多层次、多形式的办学格局,基本适应了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2006年3月14日,时任四川省省长张中伟同志为达州财贸学校五十周年校庆题词:“办特色职教,育创新人才”。同天,时任四川省委书记张学忠同志为达州财贸学校五十周年校庆题词:“两万桃李绘巴渠锦锈,五十春秋铸财校辉煌”。                                   


财贸学校八一级计物班学生毕业照

财贸学校第二期学员合影


 资源整合  财贸校外迁

随着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大学扩招,大中专毕业生取消包分配,学生自费上大学、中专的重大变革,以及对人才学历层次要求的提高,中等专业教育已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必须进行办学体制的改革,优化整合,方能走出办学的困境。


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需要,经中共达州市委、市政府批准,于2007年10月18日,由原达州广播电视大学、达州财贸学校、达州市商贸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和达州市粮食干部学校等4所市属职业学校,整合为一所高等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并举、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并重的综合类大中专学校。由此达州财贸学校西迁并入了西外金龙大道 105号的达州广播电视大学,实行两块牌子(达州广播电视大学、达州财贸学校)、一套班子的办学模式。达州财贸学校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为化解主城区义务教育“上学难”、“大班额”问题,原位于通川北路的达州财贸学校校舍,由市政府交由通川区政府举办义务教育,成为现在通川区二小的校区。


随着时代的发展,为了进一步优化整合职业教育资源,提高办学效益,以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2019年11月,根据达州市委、市政府关于中职教育改革、教育资源优化整合的决策部署,将达州市高级技工学校、达州市水电学校、达州经济贸易学校整合建成了达州技师学院(校址北外职业教育园区中部);将达州财贸学校从达州广播电视大学分离,与达州市职业高级中学整合为一所服务类中职学校。达州财贸学校由此并入了达州市职业高级中学。


时代更迭变迁,达州财贸学校演绎了别样风景。而今虽然达州财贸学校昔日的辉煌不再,但在众多财贸学子的心中,这块曾经承载过他们的梦想并助力人生起跑的校园,成为了他们内心深处最自豪最美好的回忆。原财贸学校的在职教职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们正以高昂的姿态投入新的工作岗位,期盼以新的工作业绩再创昔日的辉煌!正如《达州财贸学校校歌》中所唱的那样:“高高的凤凰山下,悠悠的州河水边,山水相连托起一座美丽的校园,这就是我们的达州财贸学校!几十年风雨闯出一条阳光大道,满园的桃李迎来多少丰收秋天……”


本期讲述人

谯继,男,1953年生,达川区石桥镇人,2013年3月达县米城中心学校退休。酷爱新闻报道,40余载笔耕不辍。2014年5月被正式聘为达州日报社社区记者至今,期间已发表新闻及历史文化类特稿逾千篇,部分文稿被选入《达城记忆》一书。


王映福,男,生于1945年,达川区河市镇人。曾先后任达县河市中学、达县工业局领导。酷爱新闻及写作,笔耕不辍。自2014年起担任达州晚报社区记者,至今在各级报刊发表新闻及各类文章近千篇。

把你的龙门阵摆给大家听!

  这里,便是“达城茶馆”。

 投稿邮箱:tongchuanxinfeng@126.com。
(请在邮件标题上标注“达城茶馆”——xx/文)



评论 5

  • tc24663 2021-12-23

    点赞

  • tc24663 2021-12-22

    点赞

  • 罗斌 2021-12-20

    城市变迁!

我要评论

猜你喜欢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